2018-03-05
大光明云13:51:51
放一个,刚看到的病案
特特发性冷症
李xx,女,34岁,住县城新华街农场小区。2019年1月18日(农历腊月十三,小寒后第十四天,四九第一天)就诊。
主症:晚上睡觉老公不在家就很怕冷。患者近十多天来有时因老公外出办事独卧时就全身怕冷,脚更冷,冷得难以入睡,老公在家时又正常,白天并不怕冷。无腰酸腿软、头晕耳鸣、夜尿频、口渴等不适。
二孕二育,月经正常,既往无特殊疾病,仅有轻微的胃炎,常施二、三剂方药便可,是经常来诊治一些小病的熟人,诉说病情时态度自然,手不寒碜,但面色微显淡白,舌质正红,苔薄白适中。脉较沉细,但重取有力。
我对她说你这种情况虽属病状但不是严重问题,也可不必吃药,可用电热毯睡前加热,或用烫婆子暖和、睡前用热水烫脚也可以。但患者说“我们年轻人不能用电热毯,烫婆子不习惯、热水烫了脚上床照样冷”,要求中药治疗
静静 14:01:04
脉沉细重按有力,老公在不冷,不在冷,面淡白,看起来象个阳虚,又象个心理疾病。老师,这个不知道怎么入手啊
白鸟烟没 14:10:40
不像是阳虚,因重取有力,重取有力代表气不虚,并且无腰酸腿软、头晕耳鸣、夜尿频等症状,怕冷的又无外感的症状,脉像也不支持,不从外感的角度来考虑。怕冷,脉较沉细,若说是有点阴虚或血虚,也不合理,因其月经正常。若说卫气很虚,应该在右寸的脉像上有会有体现,但这却是重取有力,也不太像。是否是心理问题影响,再加上之前有外感的寒邪进入了体内,收凝脉道导致脉细,且体内又无力量排出体外所以正邪相争导致重取有力,收凝脉道气血不能上浮,而有怕冷的现象?
淡水薄云14:17:35
小的认为这是逃跑反应吧?就是恐惧而已,阴虚血虚怎么会怕冷呢?
白鸟烟没 14:19:09
对,气虚阳虚才会有怕冷现象
大光明云14:32:11
遂按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作如下处理:
诊断:特发性冷症
辨证:独阴无阳,阴盛生寒,厥阴少阴合病。
治法:温经散寒,回阳救逆。
方药:当归四逆汤加附子、干姜、黄芪,三剂。
2019年2月2日上午此女因近几天夜间胃中烦乱,半夜醒来就失眠来诊,问及上次就诊所述晚上怕冷的病情好没有,她说药吃了就不冷了。问这次的夜间失眠与丈夫在不在家有无关联,回答说都一样。遂处以栀豉汤半夏秼米汤酸枣仁汤合用治之,2月7日下午去街上一文具店买中性笔芯,此女正在店内帮忙,问其病,回答说已经好了。
按:冷症在中医学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,是日本汉方医学特有的一种病证名,据山本岩的定义,冷症是指“身体及身体某部分自觉寒冷,而非急剧的外因所引起”的病证,其病因日本的汉方医家有以下不同看法:一是由于血液不足;二是由于郁血,即循环障碍;三是体内有水分偏聚,这种情况只在所聚处冷;四是胃肠弱,胃下垂及胃驰缓,全身元气不足,新陈代谢机能衰弱;五是后来又有人提出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,以致血管运动神经发生障碍,使局部毛细血管发生收缩,血行受阻所致。冷症以女姓多见,大塜敬节等著的《汉方诊疗医典》就把冷症归人妇人疾病中,实际男子也有发生,在我国也是常见的病证,发病也是女多于男。
本例冷症冠以特发性,是因没有明确的病因和相关的学说支持,上述日本学者的五种观点都不相符,只是在夜间其丈夫外出未能与之同卧的特定情况下才发生冷症故也。但中医学可用阴阳学说解释其病机:女人属阴,小寒之后数九寒天时值更是阴中之阴,夜晚也属阴;丈夫属阳,夫不在家,妻子独卧则独阴无阳以和,厥阴、少阴寒甚而感全身寒冷,脚更冷,故治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肢寒,四逆汤回阳救逆散内寒,加黄芪补气助当归行血增强阳气的资源。此方既是药物治疗,也能心理安慰,三剂而身安。但本例只是一个偶发的特发性冷症,不是所有女人晚上离开丈夫都会独阴无阳而身冷难以入睡,纯属偶发现象。
以上个人管见,不当之处,请朋友们指正。
大光明云14:32:31
这是一个老中医的病案,大家看看诊断,治疗方法怎么样
淡水薄云 14:33:28
瞎猫碰见死耗子了,这是现在中医的一个烂毛病。尤其是最近看了老中医之后。
好的中医需要四诊证据,理法方药。全都没有。
大光明云14:34:41
病案应该多参与分析的,提高认识水平,病案分析,当然有全套的资料最好,如果没有,你也可以分析一下它的合理性。首先,这个病案是不是少阴证
淡水薄云 14:36:06
当归四逆汤还加重附子干姜啥的,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,不小心就会加重热像。
就跟我本来不热,但是脉数,就给我寒药一样
静静 14:37:06
看不出来少阴
大光明云14:37:29
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
白鸟烟没 14:37:39
病证名,六经病之一。是指以心肾两脏虚衰为特征的病变。可从三阳病传变而来,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阴而引起。由于心肾阳虚,阴寒内盛,其主要症状有脉微细,但欲寐,恶寒蜷卧,下利清谷,四肢逆冷,甚至汗出亡阳等。不像是少阴病
大光明云14:39:02
此病有两点,不支持,1 舌质正红;2 脉沉取有力。
慧云 14:39:09
还是卫气不顾了。
大光明云14:40:10
这个医生他知道,用少阴病诊断不行,因为有热 ,所以他又加上了,厥阴病,为少阴,厥阴合病 。明文提到厥阴病。第327、328条,条文甚简,不好解。第326条曰:“厥阴之为病,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蛔,下之利不止。”第329条曰:“厥阴病,渴欲饮水者,少少与之愈。厥阴病:主要是外有四肢厥冷,内有热盛,而导致胃气不降。 脾主四肢,主脾气,脾阳不足;内则肝气瘀滞化热,气上冲,连带胃气上逆。这个病表现就是一个冷症,与厥阴病的关系不密切,所以,既然传统经文对不上路,那就直接分析病情
白鸟烟没 14:45:02
期待老师的分析
大光明云14:46:55
1 怕冷,为表寒;2 舌正红,没有里寒; 3 脉重按有力,没有里气虚; 4 脉沉细–沉为阳气不浮于表面,细–主血虚,或者寒邪压制脉道。
大光明云14:47:25
这四点,你们认同不?
白鸟烟没 14:47:52
认同
淡水薄云 14:48:40
额,至少基于给的资料没问题我是想说确认他把脉准么?那么治疗就应该,把沉细脉—给弄到趋表兼补血上, 而表寒,则加一些暖性的卫表的药物。
大光明云14:50:02
淡水,如果怀疑把脉,这个就没法分析了,就当做他摸的脉准确吧。而且因为他的寸关尺脉的强弱度也没有,既然是沉取,我们当做它的尺脉“浮取”虚吧。因为沉取不虚,所以没有虚症,只有表卫的气不足, 所以,你得把沉取的那种势力,给弄到表上去
静静 14:52:38
附子?黄芪?
淡水薄云 14:53:03
为啥我想到了玉屏风?附子不需要
大光明云14:53:26
附子? 上面的方子他已经用了四逆汤了,后来为什么出副作用呢
白鸟烟没 14:53:44
没有中焦里寒,不需用到附子吧
大光明云14:53:56
里不寒,能用附子吗?
淡水薄云 14:54:10
额,能不能用两说,不需要是肯定的
大光明云14:54:16
淡水:你的玉屏风解决的是表的问题。你怎么把里弄到表上去
淡水薄云 14:54:46
柴胡麻黄黄芪
大光明云14:54:58
1 怎么补这个里脉的这个细脉
静静 14:55:13
四物汤
淡水薄云 14:55:20
不懂。理论上四物汤
静静 14:55:27
桂枝
淡水薄云 14:55:28
但是效果好不好不懂,纸上谈兵
静静 14:55:38
助阳化气
淡水薄云 14:55:49
哈哈我怕被骂。其实我想的是桂枝汤
大光明云14:56:09
当归,枸杞,沙苑子,菟丝子等,四物汤也可以,但四物汤的熟地,厚腻,要考虑它能不能从里往外走淡水薄云(754856030) 14:56:22
营卫不调桂枝汤主之
静静 14:56:24
怎么弄到表上——桂枝
大光明云14:56:38
补脉细的这个肯定是补血药
淡水薄云 14:56:43
枸杞肯定不行
淡水薄云 14:56:53
枸杞动火,要用也需要配
大光明云14:57:18
枸杞动火,人家可没说里热,,动火也无所谓
大光明云14:57:26
人家只是说舌正红,
大光明云14:57:46
也可以是正常, 并不是里火,只能说是“里不寒”
大光明云14:58:33
况外寒, 枸杞子动火不过是性温,焉能与附子的大热相比
白鸟烟没 14:58:57
在老师的基础上,我若开药就开:当归,枸杞,沙苑子,菟丝子 升麻 黄芪 再加点防风荆芥
大光明云14:59:27
最好再加点桂,桂枝走表,还趋向于四肢的肢端
大光明云15:00:07
手脚冰凉的,桂枝的效果比较好,但这类还有点问题
白鸟烟没 15:00:37
老师若开药开什么药呢
大光明云15:00:56
寒外,内又脉有力,内脉有力,却又不能趋表,则有点“格”的趋势。所以,内少加点香附,木香透气而沟通表里,
白鸟烟没 15:02:24
这个格是怎么说呢,听说过格阳
大光明云15:02:42
对,格阳就是内外不通
这个有那种趋势,所以你分析一下他的治法。药:当归四逆汤加附子、干姜、黄芪,三剂。近几天夜间胃中烦乱,半夜醒来就失眠来诊
——-这个肯定出现里热了;然后呢用方子: 遂处以栀豉汤半夏秼米汤酸枣仁汤合用治之 —病愈
白鸟烟没15:05:08
以前理解的格阳是内阴寒而格阳于外,严重的还会有阳脱,看来还是理解错了
淡水薄云15:05:23
这属于瞎整。明摆着附子干姜惹祸了。滋阴下去就好,用不着什么汤
大光明云15:06:19
枣仁汤
方剂组成:酸枣仁、茯苓、知母、川芎、甘草,栀子,豆豉,半夏,秫米-高粱米,你可以看到, 知母,栀子, 豆豉。其中前面这两味是 寒性的药物,则说明前面的附子干姜的用法,值得商榷
白鸟烟没 15:08:00
他这个是补救用错了附子干姜的用法
大光明云15:08:11
但还有个问题,
白鸟烟没 15:08:38
栀子, 豆豉,这个是温病卫分症常用的
淡水薄云 15:08:43
不理解,附子干姜就算用错了,也应该滋阴降火,不需要清热去火吧。附子走而不守,我吃附子吃热了,过两天就好了
大光明云15:08:45
问:为什么用方:归四逆汤加附子、干姜、黄芪,病人的怕寒好了
淡水薄云 15:09:54
没想过这个问题。四逆汤本来就是治疗厥阴病的,症状就是手脚冷,而且从内到外的冷。所以烤肉丝用了喷火枪,好像肉熟了也不是啥意外啊
大光明云15:09:57
白兄,那个格证的格阴,格阳于内,于外,我也没记忆它,究竟是格于外,还是格于内
白鸟烟没 15:10:23
应该是这样而导致怕冷的毛病解决了吧
白鸟烟没 15:11:19
附子、干姜这主要是中焦的热药,用黄芪升提到肺卫而有温煦体表的作用
大光明云15:11:46
附子,干姜,辛热走串,桂枝,细辛,当归,都是走动之品,本身就有外鼓动的趋势,所以表寒容易解
淡水薄云 15:12:01
我觉得附子干姜黄芪,都会跟着药引子跑
大光明云15:12:41
所以他能治好表怕冷症。其实解决问题,就不错了。我们分析当然要精益求精。如果是个老中医,一天看50个病人,你想会怎么样?
白鸟烟没 15:13:53

淡水薄云 15:13:56
一大半根据经验猜的,当然真正的老中医又这个能力
大光明云15:14:20
通草用的不错,
大光明云15:14:36
我诊所没用这药,也记不住这么多了
白鸟烟没 15:15:35
通草归肺、胃经,清势利水;通乳,用于淋症涩痛;小便不利;水肿;黄疸;湿温病;小便短赤;产后乳少;经闭;带下。
大光明云15:16:01
取其“通势”,如,路路通也不错,沟通里外
大光明云15:16:49
到这里了,我去看老中医电视剧去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