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祥银中医工作室
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

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九侯论篇、经脉别论篇

2018-08-31
大光明云 6:03:53
今天学习内经三部九候论。
大光明云 6:04:59
黄帝问曰:余闻九针于夫子,众多博大,不可胜数。余愿闻要道,以属子 孙,传之后世,着之骨髓,藏之肝肺,歃血而受,不敢妄泄。令合天道,必有 终始。上应天光星辰历纪,下副四时五行,贵贱更互,冬阳夏阴,以人应之奈 何,愿闻其方?
大光明云 6:05:53

大光明云 6:06:28
九针,古代用的针器,这里先有个图形概念
大光明云 6:07:02
译文:黄帝问道: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,觉得丰富广博,不可尽述。我想了解其中的主
要道理,以嘱咐子孙,传于后世,铭心刻骨,永志不忘,并严守誓言,不敢妄泄。如何使
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,有始有终,上应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,下符合四
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,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?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。
大光明云 6:08:15
原文:岐伯对曰:妙乎哉问也!此天地之至数。
帝曰:愿闻天地之至数,合于人形血气,通决死生,为之奈何?
岐伯曰:天地之至数始于一,终于九焉。 一者天,二者地,三者人,因而三之,三三者九,以应九野。 故人有三部,部有三候,以决死生,以处百病,以调虚实,而除邪疾。
帝曰:何谓三部?
岐伯曰:有下部、有中部、有上部,部各有三候。三候者,有天、有地、 有人也。必指而导之,乃以为真。
大光明云 6:12:20
译文:岐伯回答说:问得多好啊!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。
黄帝道:我愿闻天地的至数,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,以决断死生,是怎样一回事?
岐伯说:天地的至数,开始于一,终止于九。一奇数为阳,代表天,二偶数为阴代表 地,人生天地之间,故以三代表人;天地人合而为三,三三为九,以应九野之数。所以人 有三部,每部各有三侯,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,处理百病,从而调治虚实,祛除病邪。
黄帝道:什麽叫做三部呢?
岐伯说:有下部,有中部,有上部。每部各有三侯,所谓三侯,是以天、地、人来代 表的。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,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。
大光明云 6:18:47
原文: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;
上部地,两颊之动脉;
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
中部天,手太阴也;
中部地,手阳明也;
中部人,手少阴也。
下部天,足厥阴也;
下部地,足少阴也;
下部人,足太阴也。
大光明云 6:21:52

大光明云 6:27:57
上部天,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,胆经的颌厌穴;
上部地,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;
上部人,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;一说手少阳经的和髎穴

大光明云 06:47:55

大光明云(1102431707)6:31:47
究竟是和髎,还是耳门,各家说法不一,但重要的是,你得摸到脉动。
大光明云(1102431707)6:36:50
中部天,即两手太阴气 口、经渠穴处动脉;
中部地,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;
中部人,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 脉;
大光明云(1102431707)6:41:31

大光明云 6:43:35
这些穴位我们不一一上图了,因为在灵枢部分涉及的更具体
大光明云 6:44:13
下部天,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;
下部地,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;
下 部人,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。

大光明云 6:47:55

大光明云 06:48:08
这个穴位比较特殊,其它都是常见穴。
大光明云 09:29:37
原文:帝曰:以候奈何?
岐伯曰:必先度其形之肥瘦,以调其气之虚实,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。必 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,无问其病,以平为期。
译文:黄帝道:诊察的方法怎样?
岐伯说: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,了解它的正气虚实,实证用泻法,虚症用补法。 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,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,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。
大光明云 09:29:55
原文:帝曰:决死生奈何?
岐伯曰:形盛脉细,少气不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脉大,胸中多气者死。形气 相得者生。参伍不调者病。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 病甚,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。中部之候虽独调,与众脏相失者死。中部之 候相减者死,目内陷者死。
大光明云 09:30:36
译文:黄帝道:怎样决断死生?
岐伯说:形体盛,脉反细,气短,呼吸困难,危险;如形体瘦弱,脉反大,胸中喘满 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。一般而论;形体与脉气一致的主生;即形大脉壮,形小相应的脉就应该弱些;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-
大光明云 09:31:43
参伍不调即三五不调,或三而止,或五而停,艰涩不畅,如轻刀刮竹,言节律之凌乱。脉象长短错杂参差不齐,节律凌乱,或大或小或快或慢。与目前28病脉的散、涩脉相同
大光明云 09:33:32
这个也要与结脉相鉴别
大光明云 09:33:41
结脉脉象:脉来缓慢,时而一止,止无定数,少顷复来。《脉经》载:“结脉往来缓,时一止复来。”
大光明云 09:35:29
三部九 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,主死;上下左右之脉,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,参差不齐, 病必严重;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,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,是死亡征候;中部之脉虽 然独自调匀,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,也是死侯;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,也是死 侯。
大光明云 09:36:51
原文: 帝曰:何以知病之所在?
岐伯曰:察九候独小者病,独大者病,独疾者病,独迟者病,独热者病,独寒者病,独陷下者病
大光明云 09:37:19
黄帝道: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?
岐伯说: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,就能知病变部位。九侯之中,有一部独小,或独大,或独疾,或独迟,或独热,或独寒,或独陷下(沉伏),均是有病的现象。
大光明云 09:38:23
原文:以左手足上,上去踝五寸按之,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,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,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,中手徐徐然者病。其应上不能至五寸,弹之不应者死。
大光明云 09:40:27
译文: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,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,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,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,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,蠕蠕而动,为正常现象;如其振动急剧而大,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,为病态;若振动微弱,应手迟缓,应为病态;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,用较大的力量弹之,仍没有反应,是为死侯。
大光明云 09:41:36

大光明云 09:45:02
左手按在病人的左足上(这个是右足,没有左足的图),在距离内踝上五寸,就是三阴交和漏骨之间,然后用右手指弹内踝骨;左手所按处弹大反应为病,微弱震动还是病; 蠕蠕而动,力度波动适中为正常。 如果右手按处无反应为死症。
大光明云 09:45:35
今天有事,先到这里,后天继续完成

大光明云 9:20:31
继续上次的内经学习
大光明云 9:21:19
原文: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。中部乍疏乍数者死。其脉代而钩者,病在络脉。
大光明云 9:23:04
脱肉身不去—身体的肉脱了,就是你触摸这个人有些皮包骨了,里面的肌肉都萎缩了
大光明云 9:23:19
身不去—身体不能走动
大光明云 9:24:04
中部脉,上次我们学的时候,脉有天地人三脉,天地人有分为上中下脉
大光明云 9:24:43

大光明云 9:25:21
大家看这些个穴位处的脉动,大多在手腕这一带
大光明云 9:25:46
这部分的脉时快,时慢的,主死
大光明云 9:27:30
后面的,脉代而钩的,病在络脉
大光明云 9:28:55
什么叫做代脉,数行而一止, 止有规律的。
大光明云 9:29:18
跳三下,停一下;或者跳五下停一下
大光明云 9:29:44
这种有规律的间停,多为器质性的心脏病,且预后不良
大光明云 9:30:41
钩脉—夏如钩,脉来势浮起,有力;脉气迅速。
大光明云 9:31:31
病在络脉—不翻译这个,络脉的位置很多,非可但以一言代之。
大光明云 9:32:26
原文:九候之相应也,上下若一,不得相失。一候后则病,二候后则病甚,三候后则病危。所谓后者,应不俱也。察其腑脏,以知死生之期,必先知经脉,然后知病脉。真藏脉见者胜死。足太阳气绝者,其足不可屈伸,死必戴眼。
大光明云 9:38:22
译文:九侯之脉,应相互适应,上下如一,不应该有参差。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,就是病态;如果有两候不一致的,就是重病;如果三候不一致的话,则病必危险。所谓不一致,就是九侯之间,脉动的不相适应。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,以知死生的时间。临症诊察,必先知道正常之脉,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;若见到真脉脉象,胜己的时间,变要死亡。足太阳经脉气绝,则两足不能屈伸,死亡之时,必目睛上视。
大光明云 9:39:29
从前面的那个表看,上部在头面部;中部在手腕部;下部在脚踝部。
大光明云 9:40:10
那么,所谓的一候,二候,三候不一致,就应考虑什么不一致
大光明云 9:40:41
这个三部九侯的诊断方法,讲的是脉动,自然要从,脉力,脉速去考虑,它们是不是相应。
大光明云 9:41:31
另外这里讲的足太阳经脉觉,两足不能屈伸;你要辩证的看
大光明云 9:42:13
因为,脚向上弯抬,这是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肌肉控制;
大光明云 9:42:47
如果脚向内曲,抓地的方向,则是后腿肚子,膀胱经的循行区,不属于阳明胃
大光明云 9:44:13
原文:帝曰:冬阴夏阳奈何?
岐伯曰: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,主冬,故以夜半死。盛躁喘数者为阳,主夏,故以日中死。
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。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。病风者以日夕死。病水者以夜半死。其脉乍疏乍数,乍迟乍疾者,日乘四季死。形肉已脱,九候虽调犹死。七诊虽见,九候皆从者不死。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,及经月之病,似七诊之病而非也,故言不死。若有七诊之病,其脉候亦败者死矣。必发哕噫。必审问其所始病,与今之所方病,而后各切循其脉,视其经络浮沉,以上下逆从循之。其脉疾者不病,其脉迟者病;脉不往来者死,皮肤着者死。
大光明云 9:48:06
译文:黄帝道:冬为阴,夏为阳,脉象与之相应如何?
岐伯说:九侯的脉象,都是沉细悬绝的,为阴,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;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,为阳,主夏令,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;
大光明云 9:49:23
下面是四个时间段
大光明云 10:10:32
平旦: 早3–5点;日中:中午11-13点;日夕:黄昏晚上19–21点;夜半: 23–1点
大光明云 10:12:28
这所谓的四时,又相当于春夏秋冬
大光明云 10:18:34
译文:寒热交作的病,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;热中及热病,死于日中阳极之时;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;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。其脉象忽疏忽数,忽迟忽急,乃脾气内绝,死于辰戊丑未之时,,也就是平
旦、日中、日夕、夜半、日乘四季的时候;
大光明云 10:21:19

大光明云 10:21:55
从以前学习内经,脾主四季,算为每季末尾的十八天
大光明云 10:22:25
这里用时辰推算,按五行讲了五个时辰
大光明云 10:22:53
并非等份平均的分配
大光明云 10:23:08
这个喜欢术数的以后可以仔细研究
大光明云 10:23:49
寒热叫做的病,死于平旦,平旦为相当于春木
大光明云 10:24:55
这段的三部九侯法也讲了,死于所克,所不胜。
大光明云 10:25:27
那么春季为肝木,为所胜;所不胜,就是它所克的那个脾土, 因此此寒热病于脾有关
大光明云 10:26:25
热病死于夏季; 夏火克秋金,又可以考虑肺病的热病
大光明云 10:27:20
病风死于傍晚,正好是肺金主令而克肝木
大光明云 10:34:27
病水死于夜半,从五行所胜来讲,属于心阳不足,夜半阴寒加重
大光明云 10:34:45
所以,你们看解释有从五行的胜所不胜来解释
大光明云 10:35:35
也可以有本脏病来解释
大光明云 10:36:15
如果从本脏病解释,比如说 夏季之中午,那就是心火问题,病因心火内焚,可以加重死亡
大光明云 10:36:38
多个观点去看内经, 主要是看它的思想
大光明云 10:50:10
若形坏肉脱,虽九侯协调,犹是死亡的征象;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,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,就不一定是死侯。所说不死的病,指心感风病,或月经之病,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,而实不相同,所以说不是死侯。
大光明云 10:50:50
心感风病心病在春木阶段,因为是相生的关系,所以不是死候
大光明云 10:51:36

大光明云 10:52:48
译文:若七诊出现、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,这是死征,死的时候,必发呃逆等证侯。所以治病之时,必须详细
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,然后按各部分,切其脉搏,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,以及上下逆顺。如其脉来流利的,不病;脉来迟缓的,是病;脉不往来的,是死侯;久病肉脱,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,亦是死侯。
大光明云 10:53:44
原文:帝曰:其可治奈何?
岐伯曰:经病者治其经,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。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。其病者在奇邪,奇邪之脉则缪刺之,留瘦不移节而刺之。上实下虚切而从之,索其结络脉,刺出其血以见通之。瞳子高者太阳不足,戴眼者太阳已绝,此决死生之要,不可不察也。手指及手外踝上,五指留针。
大光明云 10:56:37
黄帝道:那些可治的病,应怎样治疗呢?
岐伯说:病在经的,刺其经;病在孙络的,刺其孙络使它出血;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,则治其经与络。若病邪留在大络,则用右病刺左、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。若邪气久留不移,当于四肢八溪之间、骨节交会之处刺之。上实下虚,当切按气脉,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,刺出其血,以通其气。如目上视的,是太阳经气不足。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,是太阳经气已绝。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,不可不认真研究。
大光明云 11:09:35
这个小段落很重要,
大光明云 11:10:12
你看一个病,什么时候针灸,什么时候放血,针刺的部位,左右等都有讲究
大光明云 11:10:34
大络–就是指奇经八脉这个部位。
大光明云 11:10:53
还有什么八溪之类的,以后到灵枢章,具体说明
大光明云 11:14:51
下面学习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
大光明云 11:15:55
黄帝问曰:人之居处动静勇怯,脉亦为之变乎?
岐伯对曰: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,皆为变也。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,淫气病肺。有所堕恐,喘出于肝,淫气害脾。有所惊恐,喘出于肺,淫气伤心。 渡水跌仆,喘出于肾与骨。当是之时,勇者气行则已,怯者则着而为病也。
大光明云 11:37:00
岐伯回答说:人在惊恐、忿怒、劳累、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,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。所以夜间远行劳累,就会扰动肾气,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,则气喘出于肾脏,其偏胜之气,就会侵犯肺脏。
大光明云 11:38:06
肾的纳气不足,则喘必体现在呼易吸难上。
大光明云 11:38:50
这种病势日久,就会侵犯肺脏。 并不是什么偏胜所克。 没有水克金这回事 。
大光明云 11:40:03
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,就会扰动肝气,而喘出于肝,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。
大光明云 11:40:59
害脾出现了什么具体症状呢?并没哟给出
大光明云 11:41:17
你读内经这类文章,它讲的都是可能,而不是必然。
大光明云 11:41:40
或有所惊恐,惊则神越气乱,扰动肺气,喘出于肺,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。
大光明云 11:41:58
渡水而跌仆,跌仆伤骨,肾主骨,水湿之气通于肾,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,气喘于肾和骨。在这种情况下,身体强盛的人,气血畅行,不会出现什麽病变;怯弱的人,气血留滞,就会发生病变。
大光明云 11:43:03
故曰:诊病之道,观人勇怯,骨肉皮肤,能知其情,以为诊法也。故饮食饱甚,汗出于胃。惊而夺精,汗出于心。持重远行,汗出于肾。疾走恐惧,汗出于肝。摇体劳苦,汗出于脾。故春秋冬夏,四时阴阳,生病起于过用,此为常也。
大光明云 11:45:14
译文:所以说:诊察疾病,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、肌肉、皮肤的变化,便能了解病情,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。在饮食过饱的时候,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。
大光明云 11:45:55
我们学习现代的中医的时候讲,汗为心之液,久汗伤心
大光明云 11:46:12
那么这里它讲汗出于胃,这又是一种观点
大光明云 11:46:56
它讲,汗的来源是胃
大光明云 11:47:13
而后面它又开始讲汗来源于心
大光明云 11:47:25
惊则神气浮越,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。
大光明云 11:47:52
再往下,又开始来源于肾 ,肝,脾等。
大光明云 11:48:21
负重而远行的时候,则骨劳气越,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。疾走而恐惧的时候,由于疾走伤筋,恐惧伤魂,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。劳力过度的时候,由于脾主肌肉四肢,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。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
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,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,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,这是通常的道理。
大光明云 11:48:39
因此,这个地方你就可以总结一下它
大光明云 11:48:55
开拓你对于汗的认知的视野
大光明云 11:52:56

【话唠】大光明云 11:56:00
原文: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。毛脉合精,行气于腑,腑精神明,留于四藏。气归于权衡,权衡以平,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。
大光明云 11:57:46
五谷入胃,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,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。五谷入胃,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,注入于心,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。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,到达于肺,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,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。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,又还流归入于脉,脉中精微之气,通过不断变化,周流于四脏。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,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。气血阴阳平衡,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,气口的脉搏,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。
【话唠】大光明云 11:57:47
五谷入胃,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,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。五谷入胃,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,注入于心,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。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,到达于肺,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,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。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,又还流归入于脉,脉中精微之气,通过不断变化,周流于四脏。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,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。气血阴阳平衡,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,气口的脉搏,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。
大光明云 12:01:11
我们学中基的时候,有个气血生成图
大光明云 12:01:20
这里讲的是比较原始粗糙的
大光明云 12:02:25
饮食入胃—化生水谷精微(谁化生的)—输散肝脏———-谁送到肝脏的?
阿壮(44272085)12:10:00

大光明云 12:13:32
化生精微之气,注入心—这个是谁的功能
大光明云 12:14:11
然后,它说心–注入与肺; 肺又注入到百脉。
大光明云 12:14:29
这个与我们今天的中基所讲是不同的
大光明云 12:15:11
这个地方你可以参考一下西医的血液循环,学些西医的东西,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
大光明云 12:15:59
原文: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合于四时,五脏阴阳,揆度以为常也。
大光明云 12:16:38
译文:水液入胃以后,游溢布散其精气,上行输送与脾,经脾对精微的布散转输,上归于肺,肺主清肃而司治节,肺气运行,通调水道,下输于膀胱。如此则水精四布,外而布散于皮毛,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,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。作出适当的调节,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。
大光明云 12:18:37
上输于脾—–这个应该倒过来,于脾上输
大光明云 12:19:07
这个接近点现在的中医课本
大光明云 12:19:37
太阳脏独至,厥喘虚气逆,是阴不足阳有余也。表里当俱泻,取之下俞。
阳明脏独至,是阳气重并也。当泻阳补阴,取之下俞。
少阳脏独至,是厥气也。蹻前卒大,取之下俞。
少阳独至者,一阳之过也
大光明云 12:23:21
译文: 太阳经脉偏盛,则发生厥逆、喘息、虚气上逆等症状,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,表里两 经俱当用泻法,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。
大光明云 12:25:15
足太阳膀胱经—足少阴肾经,构成了表里关系, 现在说太阳经盛,则少阴经经气虚。 少阴经气虚,则发生喘息,虚气上而不降的病变,同时下肢厥冷。
大光明云 12:25:57
所以后面的讲表里俱泻,值得商榷
大光明云 12:26:30
因为阴不足,阳有余,应该引有余至不足,怎么能阴不足再去泻它呢
大光明云 12:30:25
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,也是俞穴
大光明云 12:30:50
这个要是用泻法,必然是肾经有实性的郁滞
大光明云 12:31:50
至于太阳经的俞穴束骨,一般性的穴位,这个地方做个疑案放在这里吧,如果调理二经的经气多少,应该用络原配合法。
大光明云 12:32:28
阳明经脉偏盛,是太阳、少阳 之气重并于阳明,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,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,补太阴经的太白 穴。
大光明云 12:32:51
这个可以
大光明云 12:33:03
毕竟一补一泄
大光明云 12:33:31
少阳经脉偏盛,是厥气上逆,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劢猝然盛大,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 穴。
大光明云 12:45:50
足临泣又是俞穴,这个地方讲的基本都是泄俞穴,无论阴经还是阳经
大光明云 12:51:51
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,就是少阳太过。太阴经脉鼓搏有力,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 脉至,若五脏之脉均气少,胃气又不平和,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,应当用补阳泻阴的 治疗方法,补足阳明之陷谷穴,泻足太阴之太白穴
大光明云 13:10:55
按现代的中医理论,脾无实证,原穴更无泻法
大光明云 13:11:22
这里的脾太过,或指水湿,或指湿热
大光明云 13:11:59
如果按现代的中医理论,泻火穴,或者水穴即可,没有泻原穴,俞穴的
大光明云 13:12:25
学习内经,我们能看到原始的治疗方法,与现在的多么不同
大光明云 13:14:33
原文:二阴经脉独盛,是少阴厥气上逆,而阳气并越于上,心、肝、脾、肺四脏受其影响,四脏之脉争张于外,病的根源在于肾,应治其表里的经络,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、络穴飞扬,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,络穴大钟。一阴经脉偏盛,是厥阴所主,出现真气虚弱,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,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,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,如用针刺,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,以泄其邪。
黄帝说: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,所以脉浮。黄帝说: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,滑而不实。
黄帝说: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大而浮。太阴经的脉象搏动,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;少阴经的脉象搏动,是沉而不浮。
大光明云 13:14:34
原文:二阴经脉独盛,是少阴厥气上逆,而阳气并越于上,心、肝、脾、肺四脏受其影响,四脏之脉争张于外,病的根源在于肾,应治其表里的经络,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、络穴飞扬,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,络穴大钟。一阴经脉偏盛,是厥阴所主,出现真气虚弱,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,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,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,如用针刺,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,以泄其邪。
黄帝说: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,所以脉浮。黄帝说: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,滑而不实。
黄帝说: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大而浮。太阴经的脉象搏动,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;少阴经的脉象搏动,是沉而不浮。
大光明云 13:20:33
译文:二阴经脉独盛,是少阴厥气上逆,而阳气并越于上,心、肝、脾、肺四脏受其影响,四脏之脉争张于外,病的根源在于肾,应治其表里的经络,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、络穴飞扬,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,络穴大钟。
大光明云 13:20:54
二阴经,哪二阴经,并没有说
大光明云 13:21:44
只是说,少阴肾经导致的厥气上逆,与前面的太阳少阴阴虚阳实相一致
大光明云 13:21:53
也引发厥气上逆
大光明云 13:22:53
那么这个上逆,影响了中焦,上焦的阴经,肾气虚,逆气,由此我们推出的是,导致了上焦,中焦四阴脏偏盛。
大光明云 13:24:49
所以, 这里就变成了,泻太阳经的“经穴”–昆仑; 络穴–飞扬; 补足少阴经的复溜,络穴大钟
大光明云 13:25:57
太阳经穴位火穴; 络穴的指向是足少阴经的太溪穴,因此针刺飞扬,指向太溪,相当于泻飞扬;
大光明云 13:26:11
这个地方说这么多
大光明云 13:26:24
其实这章节应该安排到灵枢里
大光明云 13:27:44
译文:一阴经脉偏盛,是厥阴所主,出现真气虚弱,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,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,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,如用针刺,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,以泄其邪。
大光明云 13:28:21
黄帝说: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,所以脉浮。黄帝说: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
呢?
岐伯说: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,滑而不实。
黄帝说: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?
岐伯说:其脉象大而浮。太阴经的脉象搏动,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;少阴经的脉
象搏动,是沉而不浮。
大光明云 13:32:47

大光明云 13:32:50
今天到这里

 收藏 (0) 打赏
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»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九侯论篇、经脉别论篇

热门文章

  • 评论 抢沙发

    评论前必须登录!

    立即登录   注册

    登录

    忘记密码 ?

    切换登录

    注册

   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,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